咖啡看世界番外篇:Brazil Coffee | 芳時品味
拉花冠軍邱祥安咖啡看世界番外篇:咖啡的巨人-巴西
「咖啡旅行到了巴西,藉由比賽讓我有機會可以遊歷這個世界最大的咖啡豆產區。賽事是在國人較少造訪的美景市進行,距離我們所熟知的聖保羅、里約熱內盧有一定的距離。對初訪巴西的我們而言,一切都是新奇、陌生的。」—— 拉花冠軍:邱祥安
巴西貴為世界第一大咖啡產區,近年來咖啡豆的產量卻日漸下降。除了溫室效應以及天災蟲害導致產量減少、美元走低造成利潤減少、油價暴漲後轉種植玉米增加生質能源等,但最重要的因素其實是巴西國內咖啡消費量不斷上升,目前已經是第二大咖啡消費國,僅次於美國!(主要咖啡消費國家排行:財經M平方)
巴西種植咖啡豆的歷史可以追溯至 1720 年代,從法屬圭亞那引進巴西,成功將咖啡種子帶入巴西。從那以後,咖啡在巴西迅速適應,到了 1845 年,巴西咖啡豆已經占全世界咖啡豆總量的 45 %,並且成為了主要的經濟來源。
巴西咖啡風味
巴西咖啡產地海拔與其他國家相比較下明顯較低,曬式栽植法使得咖啡果子成長較快,風味發展較不完全,果酸味明顯較低,富有堅果味、巧克力甜香、酸苦均衡、醇厚度佳,通常帶有一些木味和土味。
咖啡豆處理法
長久以來巴西都以日曬為主要處理法,水洗法無法支持如此大量的咖啡豆生產,這也讓巴西咖啡給人較為粗製濫造的慣性思維(但不代表所有巴西咖啡都是便宜貨,著名莊園所產的咖啡品質也是相當不錯的)。
1990 年以後,巴西提倡半日曬法(或稱半水洗),即在經過水槽剔除瑕疵與浮果後,利用機器刨除果皮果肉與部分果膠,然後加以水洗,最後晾曬或置於乾燥房烘乾。半日曬法相比水洗法省水省工,使得巴西咖啡的品質有了大幅躍進,扭轉了巴西咖啡多年來粗糙日曬的惡評。
巴西超凡杯(COE)
超凡杯源於一個聯合國組織,目的在於幫助農民提高咖啡質量與收入,並讓生產者與消費者產生更緊密的聯繫,充分享受勞動成果。很多當時由於價格過低而面臨倒閉的莊園,都指望在卓越杯中獲勝,才能提高身價,因而努力提高咖啡豆品質。所以說,超凡杯最初是為了拯救低迷的巴西咖啡產業,而最終則成為了我們杯中的保證。
藉由風土、口感介紹以及處理法的進化,讓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的認識巴西咖啡,打破巴西咖啡的既定印象,如果有機會可以前往當地,祥安也推薦:巴西咖啡地圖,粉絲團給大家參考。版主 Tony,來自台灣,現旅居南美洲的咖啡人。分享巴西咖啡世界的點點滴滴,咖啡店採訪、有機咖啡農場及處理法、永續發展、公平貿易及小農現況以及和咖啡產業相關的大小事。
資料參考:咖啡地圖